「惟孝‧幸福」人文講座 四代同堂樂趣多
家庭的幸福,從「孝」開始。慈濟基金會與內政部、台南市政府今天(12日)於成功大學成杏廳舉辦「惟孝‧幸福」人文講座,播放電影《有你真好》影片欣賞,並邀請記錄片導演蕭菊貞進行座談,帶領觀眾走入曾獲內政部99年度孝行楷模的董慧慧故事。
電影《有你真好》一片,紀錄董慧慧的爸爸中風之後又罹患失智症,媽媽是年紀小爸爸近四十歲的弱智女子,家境不好的她,在慈濟及同學間幫助下,學業與家庭兼顧,一肩挑起照顧兩老的重任。
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長陳宗彥表示,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是國人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人從小就被教導的觀念。陳宗彥表示,盡孝的同時,也在教育子女人倫道理。在佛教裡,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初品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第三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
紀錄片導演蕭菊貞則表達「重視父母的感受,用貼心實踐孝道」是她對父母展現孝道的行動力。蕭菊貞導演,大學時期擔任校刊主編,意外接觸紀錄片成為導演,其中獲得2000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銀簪子」,是一部紀錄外省老兵鄉愁的片子,蕭菊貞以父親為故事主軸,觸及了台灣社會最敏感的族群問題。影片背後,蕭菊貞傳達對父親的孝心,她勉勵與會學子,在家孝順父母,在校尊師重道,在社會要奉獻良能。
四代同堂有它的溫暖和樂趣,白手起家93歲的萬常山,與兒子、媳婦、孫子、孫女、曾孫闔家17人一起來參加。兒子萬正乾表示,四代同堂對老人家和孩子都是好的,一方面父母親可以在孫子輩身上得到樂趣,一方面自己加班時,孩子讓父母照顧也比較放心。媳婦萬許珠菊說,公公認同證嚴法師發起的慈善工作,除了自己積極行善,還帶動企業伙伴一起響應社會愛的共鳴,公公的身教,讓孩子習得父母所沒有的經驗。
出生中洲社區光華里過港仔的實業家陳連益、陳鄭惜,一家三代七人前來與會,他們的兒子陳雨利與女兒陳品旭從小看著父母親除了戮力經營事業外,更積極關心鄰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陳雨利說,這是種踏實而幸福的感覺。
另外,活動也傳達「日日行善、時時行孝」的思維,因而設計了「惟孝竹筒」,於人文講座活動中,參加的民眾可免費領取,為父母長輩行善、植福,也是展現孝道的具體行動力之一。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幸福拍貼機,親子一起合影,為今年暑假留住「幸福時光」。歡迎親子共襄盛舉,溫馨一「夏」幸福時光。
上圖說:「惟孝‧幸福」人文講座現場。